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柳暗花明绝处逢生NGS指导下RET

:陈凯燕医师

?中国科医院(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住院医师。

?现担任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秘书

?主要从事胸部肿瘤的临床及转化研究

?以第一作者在WCLC、ESMO、ELCC、ISDE、CSCO等肿瘤学会议上口头汇报或壁报交流学术成果,获得ELCCTravelAward

?以第一作者在LungCancer、ClinicalLungCanc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篇,单篇最高被引70余次

病例诊断

1.男性患者,69岁,首诊日期:-10-4。主诉胸闷一月,无肿瘤家族史,吸烟史:5支/日*20年,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2.查体:ECOGPS:1分,体表面积:1.87m2,双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右肺呼吸音低;

3.外院超声:右侧胸腔积液(8cm),予胸腔穿刺引流。胸水病理:(右侧胸腔引流物)少量退变异型细胞,病变符合腺癌,外院气管镜:未见明显新生物。

4.-10-17外院PET-CT:双侧颈部、左侧腋下、纵隔、右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及右下胸膜局部增厚,FDG代谢增高。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增厚。

5.-11-4本院病理会诊:“右侧胸腔引流物”:找到少量癌细胞。胸水蜡块:ALK-NC(-)、ALK(D5F3)(-);EGFR未检测到已知突变。

6.-11-11本院穿刺病理:(左腋窝肿块)低分化腺癌。IHC:CK7(+)、CK5/6(-)、TTF1(+)、NapsinA(+)、CR\Calretinin(-)、Ep-CAM\Ber-EP4(+)。结合病史及酶标,考虑肺癌转移。

7.-11-23本院CT:

·右中下肺小斑片影;

·右肺门、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纵隔、两侧锁骨上多发小淋巴结。

一线治疗

?诊断:

右肺腺癌胸膜、腋窝淋巴结转移(cTxN3M1,IVb期)---EGFR、ALK突变阴性。

?治疗:

1.-11-24起予第1-2周期TC+A方案化疗,具体:紫杉醇mgd1+卡铂mgd1+贝伐珠单抗mgd1。

疗效评估PR

2.-11-24至-03-16予TC+A方案化疗6周期。

3.-04-06至-11-9继续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11周期。

一线治疗后进展

4.-12-01本院CT:

·右侧胸膜增厚,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稍多。

·左侧腋窝淋巴结较前增大;右肺门、纵隔、两侧锁骨上多发小淋巴结,较前相仿。

PFS(TC+A方案):12个月

5.-02-22本院B超: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左锁骨上淋巴结形态饱满),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

6.-02-27本院穿刺:(左腋窝结节粗针穿刺)浸润性或转移性低分化癌。

7.-03-22腋窝淋巴结穿刺组织NGS:KIF5B-RET融合,丰度11%;NF1基因点突变,PIK3CA基因点突变;TP53单拷贝数缺失。

二线治疗:疗效评估PR

1.无相关临床症状,ECOGPS1分。

2.-2-23至-06-14予第1-5周期PC方案化疗,剂量:培美曲塞mgd1+顺铂40mg,d1-3静滴。

3.-07-05至-04-09予第6-16周期维持治疗,具体:培美曲塞mgd1静滴。

4.不良反应:乏力I级,转氨酶升高I级。

5.-04-19增强CT:

·双上肺胸膜下及右下肺新增小结节,考虑转移;右侧胸膜增厚,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增多。

·隆突下淋巴结增大;右肺门、纵隔、两侧锁骨上多发小淋巴结,较前相仿,PFS(PC方案):14个月。

6.-06-15出现“胸闷”。

7.-6-17当地胸部CT:右侧胸腔积液,部分包裹性,右侧胸膜增厚;予右侧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

8.-06-21胸水脱落细胞学:找到癌细胞。

9.-06-22常规病理:(胸水细胞蜡块)找到癌细胞,免疫组化示小细胞肺癌。

10.-07-04本院(胸水细胞蜡块)会诊:见异型细胞及大片坏死,结合IHC结果,考虑小细胞癌。

11.-07-16增强CT:

·右下肺背段支气管旁软组织结节,较前(-4-19)稍增大;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胸膜增厚伴转移结节,较前稍增大。

·隆突下淋巴结较前增大。

三、四线治疗

1.-7-12、-08-04予三线第1-2周期EP方案化疗,具体:依托泊苷mgd1-d3+顺铂40mgd1-d3;

2.-08-22复查CT示右下肺病灶较前增大,其余病灶相仿。

3.-08-24、-9-14予四线第1-2周期多西他赛单药mgd1静滴化疗。

五线治疗

1.-10-04复查CT示胸膜转移结节部分较前增大,隆突下淋巴结稍增大,评估PD。

2.-10-05起给予安罗替尼12mgpoqd抗血管靶向治疗。

3.-11-21复查CT:

·右下肺背段支气管旁软组织结节,较前稍缩小;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胸膜增厚伴转移结节,较前减少;

·隆突下淋巴结较前大致相仿。疗效评估MR。

4.-09-27本院CT::

·右下肺背段支气管旁软组织结节,较前增大;两肺小叶间隔增厚伴两肺多发结节,转移可能。

·左侧锁骨上区、纵隔及两肺门、左腋窝多发淋巴结,较前大致相仿。

·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右侧胸膜增厚伴结节,较前明显。PFS(安罗替尼):12个月

六线治疗

?临床诊断:右肺腺癌伴淋巴结、双肺、胸膜转移;

?分子诊断:KIF5B-RET融合;

?分期:T4N3M1c,IVb期;

?ECOGPS1分

1.参与“一项高选择性RET抑制剂BLU-(pralsetinib)治疗甲状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期研究(ARROW)”。

2.-10-11起予BLU-治疗。

3.疗效评价:PR。

4.-12-5CT:右下肺背段支气管旁软组织结节,较前缩小;两肺小叶间隔增厚伴两肺多发结节,较前好转。左侧锁骨上区、纵隔及两肺门、左腋窝多发淋巴结,较前缩小。右侧胸膜增厚伴结节,较前好转;两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略减少。

5.-01-17因“胸闷”来院就诊,本院CT(引流胸水后):右下肺背段支气管旁可疑软组织结节。左侧胸膜多发结节,较前增大。右侧胸膜增厚伴结节,较前略明显;左前纵隔肿块,较前明显增大。左侧锁骨上区、纵隔及左肺门多发淋巴结,较前增大。

6.-01-19胸水细胞学:胸水找到腺癌细胞。

7.-01-31胸腔积液NGS:KIF5B-RET融合,丰度11%;MET扩增(CN:8.9)。PFS(BLU-):3个月。

8.-01-17患者因疾病进展退出BLU-临床试验。

9.予克唑替尼行靶向治疗,疗效评价:SD。

10.克唑替尼治疗后4个月,患者因难以控制的恶性胸腔积液于.4过世。

基因演化图治疗流程图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唐小万

·医院血液肿瘤内科主任助理主任医师

·浙江省肿瘤防治联盟肺癌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数理学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肿瘤营养与治疗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

·台州市放化疗以及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

·台州市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台州市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这是一个初诊即为晚期的NSCLC病例,初始胸水涂片以及左侧腋窝淋巴结穿刺均找到腺癌细胞,免疫组化得到进一步证实,EGFR,ALK阴性,在其后的病情进展中非常有意思的是出现了组织学类型的转变,呈小细胞肺癌的形态特征,Syn及cgA阳性表达,同时病程中多次组织以及浆膜腔积液的NGS检测,发现了少见突变,包括KIF-5B-RET融合以及MET扩增,先后给予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后线给予RET抑制剂BLU-治疗以及克唑替尼治疗,病人的总生存达到了47个月,治疗应该说是非常的成功。

这个病例非常值得讨论的是患者肿瘤病理,初始两份标本都证实腺癌,在二线治疗进展仍表现为原有病灶的进展,但是对进展病灶重新取病理,却发现病理为小细胞肺癌,一般情况下,靶向治疗耐药后会发生组织类型的改变,化疗很少会导致细胞类型发生转变,所以一开始会不会就是患者是一个混合类型的癌,腺癌和小细胞癌混合存在,因为穿刺标本为小标本,这就是小标本诊断的局限性。

这个病例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病程中进行了动态的NGS检测,选择的是组织标本以及浆膜腔积液的标本,检测阳性率会明显增加,这个患者在病程前面就发现了KIF-5B-RET融合,丰度11%,其后动态检测又发现了MET扩增,虽然不是特别敏感的治疗靶点,但是这个患者在后线选择RET抑制剂BLU-治疗以及克唑替尼治疗,疾病分别稳定了3个月和4个月,对于患者来讲,也是相当不错的治疗选择。

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力求精准,精准治疗的前提就是精准诊断,包括病理诊断以及基因分子学诊断,疾病治疗中关键节点需要重新取病理,基因检测需动态,检测的时候尽量组织检测先行,液体活检作为补充,提供全面可靠的基因检测信息,让基因检测成为晚期肺癌患者延长生存最有力的保障。

点评专家

邓晶

·浙江大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CSCO)委员

·浙江大学肿瘤学博士,从事临床肿瘤工作16年

·获全国GCP培训临床试验资格证书

·近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多项

这是一例治疗比较成功的晚期肺癌的病例,总共获得了47个月的总生存。该病例的亮点是NGS检测发现了:KIF5B-RET融合。RET基因编码一种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甲状腺髓样癌中常发生该基因改变。RET及其多种融合伴侣基因CCDC6、KIF5B和NCOA4间的频发易位见于1%-2%的腺癌,在较年轻患者和从不吸烟者中更常见。该患者正是由于使用了pralsetinib六线治疗,仍然获得了3个月的PFS。

目前selpercatinibandpralsetinib已被FDA批准用于RET重排的肺癌的治疗,而卡博替尼、凡德他尼、阿来替尼和苏尼替尼作为多靶点的RET的抑制剂可以作为selpercatinibandpralsetinib的替代使用。

关于燃石医学

燃石医学(纳斯达克代码:BNR)成立于年,公司使命为“用科学守护生命之光”,专注于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二代基因测序(NGS)。公司业务及研发方向主要覆盖:1)基于NGS的肿瘤患病人群检测;2)基于NGS的癌症早检,目前已经进入产品验证阶段。燃石医学于年7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中国肿瘤NGS检测试剂盒第一证,在体外诊断领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实验室获得广东省临检中心颁发的“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技术审核,以及美国CLIA和CAP实验室质量体系资质认证。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开发创新可靠的NGS检测产品,推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转自:燃石医学

媒体合作请联系:xiaoxi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fmec.com/hyz/11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