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风湿病分会会长、中医院主任医师寇秋爱教授于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风湿病分会学术年会做“中医的自信来自疗效”的精彩授课,从“中医的自信来自疗效”、“获得临床有效的数据”、“阐述中医药学基本原理”三个方面讲述中医人该如何坚持中医自信。
01中医的自信来自疗效一、中医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寇秋爱教授从悠久的中医药历史讲起,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了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在此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发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发展史”
“中药发展史”
二、中医的自信基于临床,来自疗效
寇秋爱教授以其跟随首都国医名师房定亚教授和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学习的切身经历,讲述了房老和朱老治疗疑难杂病效如桴鼓的诸多病例,感叹中医药之奇效,坚定了对中医的信心,并分享个人行医20余载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及疑难杂病经验。
病例分享:
胡女,68岁,病史资料:
.09.23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胸痛、气短,深呼吸、左侧卧位时加重,夜间可平卧,无咳嗽、心慌、头晕、出冷汗,查胸腔超声: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胸片提示心影向两侧扩大,左侧肋隔角变钝,未予特殊治疗。
.12月初胸闷、气短加重,活动后明显,夜间可平卧,双下肢水肿至大腿,无胸痛发热,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2.83*10^9/l,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左侧为著,右肺中叶、左舌段及双下肺膨胀不全并亚段性肺不张;心包超声:心包中度积液。行胸腔穿刺术,胸水为草绿色,黎式试验(+),胸腔积液白蛋白19.4g/l,血白蛋白33g/1,胸腔积液/血清蛋白0.58。考虑“结核性胸膜炎”,予抗结核治疗1月余,期间行8次胸腔穿刺抽液,症状缓解不明显。
.02.07于医院就诊,查血白细胞3.02*10^9/l,C反应蛋白3mg/l,血沉33mm/h,B型钠尿肽:pg/ml,tb-spot(+)。胸腔超声:左侧最大液性暗区6.6cm,右最大液性暗区1.7cm,心包超声:心包腔积液,心包膜略增厚。行6次胸腔穿刺抽液,胸腔积液/血清白蛋白均>0.5,胸水分支杆菌核酸检测、瘤细胞均为阴性,其中3次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5mg,阿卡米星0.2mg,异烟肼0.2mg.行右侧胸膜穿刺活检,病理示慢性炎症,抗酸染色(-)。予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复查胸腔积液有所吸收。但患者自述胸闷、气短及双下肢水肿无明显好转,抗结核治疗(无效)1月后自行停药。
.03.26医院风湿科就诊,查血白细胞2.80*10^9/l,ANA(+)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04.15医院我门诊就诊。
症见:胸闷,气短,双下肢肿甚;不能上楼,夜间不能平卧;大便不成形,1-2次/天,小便正常;饮食可,喜热食,时有口苦;舌红,苔黄腻,少津,脉沉。
诊断:水肿
处方:桂枝10g,茯苓15g,泽泻10g,猪苓15g,生白术3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15g,太子参30g,丹参15g,党参15g,红花10g,生姜10g,车前子30g
3剂,水煎服
二诊诉三剂药后足部肿胀大减。
续与上方加减。后经本门诊及其他名医门诊调理症状不断好转后未再来门诊就诊。
年6月因皮疹于门诊就诊,自诉“年的病曾请诸多名医看过,均未显效,寇主任三剂药救了我一命,年周游19个国家,疾病未再复发”。
寇秋爱教授总结:临床上很多疾病现在搞不清到底是什么机理导致的,因此很多时候西医无从下手,而中医通过整体观念结合辨证论治的思想,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医院,诊断不明,通过抗结核、胸腔穿刺等治疗均未见好转,来门诊之前也服过中药,就是本方的五苓散加减,但未见显效,用药时遂想起《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的中医理论,于是加丹参、红花等具有活血作用的药物,果然获得良效。
02获得临床有效的数据寇秋爱教授认为基于中医思维、以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获得可信的证据,是让医学界、让大众广泛接受中医,以及中医更有自信发展的关键一点。但是临床研究一定要避免通过不能确切反映中药疗效及优势的方法,否则不仅得不出确切真实的数据、不能体现中医的本质,而且会让中医处于众矢之的。
寇秋爱教授引用习总书记5.12南阳讲话对中医药的期望进一步说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必要性。
习总书记南阳讲话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03阐述中医药学基本原理中医药研究绝不是单味药的研究,注重复方研究,这是中医药的优势:
借用中医大家岳美中岳老在《岳美中论医集》的一段论述说明中医为什么要进行中药复方研究:
“方剂的形成,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上专病专药不能收到很好效果的情况下,深入地考察病机复杂的反映,找出它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属性,而加入合适的药味,使疾病得到解决,而逐渐积累,反复应用所形成的有效的治病产物。这种形成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我们不去研究这些组方规律,将它逐步地纳入现代科学轨道,反而抛开方剂专走研究单味药的路子,这是不准确的。”
“中药研究单纯找成分,不脱离试验管的做法,最终只是为西医增添一些新药罢了。”
并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阐明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寇秋爱教授以“中医治疗风湿病的优势”为例做讲座总结
"风湿免疫病是世界医学界的洼地,病理机制不清楚,药物副作用比较明显,探讨中药治疗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医药治疗免疫病具有自身显著的优势:1.中药起效并不慢;2.中药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治人;3.中药安全性良好。
中医药切实可见的疗效为中医药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医人理当对中医治病充满信心,更应当为发展中医充满决心。
完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