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医生常会开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检查单:为什么有的时候用“CT”,有时就用“核磁”,是因为病情加重了吗?
X线、CT、核磁、B超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但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不同的注意事项。
其实,医生是依据不同病情选不同影像检查的。今天小编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下次做影像检查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X光检查,它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检查时就像给身体拍了一张平面影像的照片。如果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但洗片后会呈现出白色。
适用情况X光是观察骨骼简便的检查方式,价格也相对较便宜。如果怀疑四肢、脊柱等部位出现急性外伤,伤到了骨骼,有突发急性疼痛或是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一般会优先选择X光。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
胸片:X光胸片可粗略检查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可以检查有无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结钙化等。
缺陷X光检查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成像也容易受衣物、首饰甚至过厚的软组织影响,一般多用于粗看骨骼健康。
过量的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可能造成生物细胞受到破坏。因此,一般情况下,孕妇、备孕人群不建议做X光,以免影响胎儿。
CT检查其实也是利用X光给身体拍照片,但要拍很多张,比X光更细致。它是一层一层的穿过人体检查的,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且经过计算处理后,不仅干扰较少,也可以从多个平面观察组织结构,反映骨骼的立体形态。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适用情况CT检查适用于神经系统病变(如颅脑外伤、脑梗塞、脑肿瘤、先天畸形等)、心血管系统、胸部病变、腹部器官、盆腔脏器(如卵巢、宫颈和子宫、膀胱、精囊、前列腺和直肠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和放射治疗)、骨与关节的细看以及肝脏病变的诊断。
另外,用CT可检查冠状动脉,但冠脉CT检查辐射量较大,不适合作为常规体检。核磁虽无电磁辐射,但对冠状动脉的观察不及CT。心脏核磁则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
缺陷辐射大于X光,但目前有低剂量螺旋CT,其放射剂量是普通CT的1/5,优势较为明显。
核磁共振(MR)利用强大的磁场,让身体中的水分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里面的振动,形成像后可以观察到正常组织与患病部位之间的差异。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戏说为“摇摇看的检查”。
适用情况核磁共振可以随意做任何角度的切层,且无辐射。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变的显示,都比CT要好;
核磁共振对病变组织的敏感度优于CT,尤其是关节、肌肉、中枢神经系统等软组织的检查结构更清晰。
核磁共振对脊柱、关节、肿瘤、感染性疾病、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独到的优势。
缺陷有些方面核磁共振不如CT。如:对肺部、骨骼结构的细节表现、骨折等,所以有时候骨科医生会要求两者都要检查;
要注意的是: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不宜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前要先告知医生。
B超,是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反射的回声即为B超画像。这就好比挑选西瓜时,边敲边听,体会里面的情况。
适用情况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对于人体腹部盆腔,除肠道外,一般超声都能查。
腹腔器官受呼吸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CT、核磁成像,而超声不会因此受影响。同时,超声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脏器等诊断准确率较高。B超无辐射,孕期胎儿常规检查也多以B超为主。
缺陷B超的穿透力较弱,对含气性器官,如肺、肠等难以探测,病变较小或声阻抗差不大时,也很难在声像图上显示,如:1cm左右的肿瘤组织也不易检出,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B超、CT、X线、核磁共振并驾齐驱,互为补充。一般情况下,该怎么选择?
1、骨骼及四肢
粗看X线片,细看CT。骨骼及四肢受伤最常用的检查是X光,但如果诊断不明,需要进一步观察,可用CT。
除此之外,关节软组织、骨肿瘤的检查可用核磁共振。
2、脊柱
脊柱包括了颈椎、腰椎、胸椎三大部分,除了骨骼问题,其他的都用核磁共振及CT。
脊柱部分的神经分布比较多,核磁共振相对来说对软组织的观察更为细致。
3、脑和脊髓
粗看CT,细看核磁共振。脑部及脊髓的检查,如:中风、脊柱外伤等,最常用的是CT和核磁共振。
4、胸部
粗看X线光片,细看CT,可以检查出肺部钙化点、结节等。低剂量螺旋CT与传统CT相比而言,扫描时间更短,辐射更小,分辨率更高。
但核磁共振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应用非常有限。
5、腹部、盆腔
腹部及盆腔在初步诊断时,最常用的是B超,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等器官诊断准确率较高。
但对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一般胃肠道多用胃肠镜检查。
6、心脏
常规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检查,多选用B超,但不能看到心肌内部的变化或异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筛查可用CT。
核磁共振也可用于心脏检查,如:用于确诊断心肌供血或心肌病变类型,更准确的判断左心室肥厚的原因。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BTV我是大医生
相信专业的力量!!!在医生专家指导下,医院护肤产品,让美丽更真实、让护肤更健康更科学!详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不针对任何患者或病情,也不作为任何具体的诊断意见和结果判断。
便中有血就是肠癌吗?哪类人是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备孕自检表:11个“提前”务必要早知道!
孕吐不是矫情!试试这几招缓解一下吧!秋季皮肤干燥勿怕:医院皮科主任告诉你如何更好护肤!
伤不起:敏感肌的正确应对和生存法则!
女性问题也可如此通俗易懂柴松岩妇科“三论”
柴松岩:预防孩童性早熟,这些食物别给孩子吃!
闭锁性粉刺、脂肪粒怎么解决?对症下药,才能正确搞定!
护肤的真相:夜晚,对皮肤密集护理or让其自由呼吸?
干皮油皮混合皮:一篇读懂各类肤质的护肤攻略
喝醉后真的只是“断片”吗?来看看“醉后”身体的变化!
夏天如何防止蚊虫天天给你“发红包”?
警惕强效护肤品:美白淡斑两周见效女子却被诊断“汞中毒”!
这是一封来自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医院)的感谢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