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mangzhong]。
熟梅天气豆生蛾,
一见榴花感慨多。芒种积阴凝雨润,
菖蒲修剪莫蹉跎。
——《芒种》吴藕汀
芒种
01年6月5日18点39分芒种交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曾言:
“五月节,
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三礼义宗》有云:“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穀,故以芒种为名。”《历疏》亦云:“芒种,谓穀芽始出,故曰芒种。”
这是个翻篇的节气,承接了小满的“四月中小得盈满”,终于可以质变了。
即将忙收忙种,即将进入甲午月,即将进入仲夏。质变是指什么,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夏日忌心急,煮一壶青梅,这得细细道来。子曰:“天何言哉?”
如果读不懂晚风的细语,那也还好,还有无数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农民伯伯告诉我们五谷是什么时候熟的。
芒种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了,不但要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还要进行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的播种。还记得儿时大人们有一个收麦假吗?连放十多天,小朋友哪懂芒种的辛苦呢,回忆里留下的尽是麦田的香气了。
春争日,夏争时,芒种,忙种,有收有种,插秧打麦,正是一年最忙时。风吹麦浪,蛙鸣池塘,芒种时候收的这个粮食不仅是可以填肚子的,更是一味药。“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小麦冬季被雪覆盖,来年就会有个好年景。可见,小麦具备了四季的精华。
据《本草纲目》记载,古人认为“小麦秋种冬长,春生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
并说“陈者煎汤饮,止虚汗”。
《灵枢·五味》中言:“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
两千多年前,古人就用小麦来治疗疾病了。
有一种病叫做“妇人脏躁”,即心血不足,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呵欠连连、喜悲欲哭(相当于更年期综合征)者,你万万想不到,它是用什么药来治的。
甘麦大枣汤:用小麦与大枣、甘草同食;
大概就是食疗方混进了专业队员。
由此可观,小麦一类食物正是夏日宜服,叶天士是这样解小麦的:“味甘而润,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夏日烦躁伤阴,自然这一类的东西是最养人的了。
所以广大吃货解决不开心的方法就是大吃一顿,还是有出处的,夏天容易烦闷如果吃的是面食,经过发酵更好消化,那就更切题了。
物候养生
养生光吃点面食肯定是不够的了。继续往下看。一候
螳螂生
二候
鹏始鸣
三候
反舌无声
“东飞伯劳西飞燕,牵牛织女时相见”这是南北朝的一首民歌。
自上古以来,伯赵是掌管历法司正的属官,"伯赵"就是伯劳,二候当中的鹏指的是这只掌管历法的鸟儿。
夏至鸣,冬至止。芒种之后,喜阴的伯劳鸟独立枝头感阴而鸣。
仲夏之始却感阴而鸣的芒种对于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夏至是一阴生,仲夏应是最热,二候三候中却已提到阴生,这是什么摩斯密码呢?
梅黄时节怯衣单,
五月江吴麦秀寒。香篆吐云生暖热,
从教窗外雨漫漫。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宋范成大
这首诗道出了南方芒种的现状,连日阴雨、单衣怯寒,但有太阳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比小满时候的温度更高了一些。
初夏这些雨及时光轮番上阵,就跟种地要翻田一样,基本把冬天藏在地里的阴气都翻腾了一遍了。接下来就是累积了。
(半天的日照过后,地面温度急剧积累,傍晚湖水蒸腾的水汽)
身边的空气以体感可知的速度变湿,这是夏季热量偷偷累积的成果。
所以在见不着日头的芒种,我们要启用另一套养生方法。
晚睡早起:一天难见太阳,自然要从作息上像个小太阳一样顺应阳气生发,使气机得泄。
洗艾叶澡:比艾灸更好的方法就是洗艾叶澡,特别适合小朋友,艾叶煮水,用来擦身洗澡,可以直接擦干不用再洗一次。升发阳气不上火,治感冒发烧、洗个澡睡一觉就能好。
芳香醒脾:雨前多闷热难当,可用芳香开窍之物。
自古广藿香、薄荷等就是防暑良药,煮水、焚香、配菜,用法也不一。
适合现代人的莫过于做成精油携带,可点涂穴位,涂抹项部或者滴入食物皆可。
鼻炎患者这时冷热交替易犯,可以藿香、薄荷、山苍子精油单方或混合,点涂图中部位,还可用驱赶蚊虫。
青茎薄荷
藿香
吃点什么
其实
芒种主要记住五点即可
“吃苦”
“饮酸”
“食粥”
“清补”
“静心”
最重要就是
进入芒种一定在饮食上要注意一点——
“食勿过咸、过甜;宜清补”
在很多地方,芒种之后都是炎热的夏季了。夏季最重要的就是——
“养心”
夏季护心,就要多吃些红色的食物??
这些红色的蔬果可以在日常份额内尽量选择来食用(吃啥都要有度),当然还有我们之前说的小麦和面食。
炎热的地方还可以吃各种瓜。
特别热的地方拍黄瓜怎么能少呢?这里可以加一点醋,夏季出汗排毒固然重要,加一点醋,酸收,散中有收,以免耗气伤阴,一下就有灵魂了,就像夏季清风,闷天凉风送大雨,都是养生之道呀!
又冷又热,又湿又汗,又晴又雨的芒种,你知道怎么应对了吗?
中医融入生活才是养生,
快做起来吧!
最近我们的日常义诊改时间啦!改为周四一整天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