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呼吸系统疾病3

由于病变的性质、范围不同,胸部疾病的体征可完全正常或出现明显异常。气管支气管病变以干湿啰音为主;肺部炎变有呼吸音性质、音调和强度的改变,如大片炎变呈实变体征;胸腔积液、气胸、或肺不张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可伴有气管的移位。

胸部疾患可伴有肺外的表现,常见的有支气管-肺和胸膜化脓性病变的杵状指(趾);某些支气管肺癌所致的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还有因异位内分泌症群等副癌综合征。

(一)血液检查

呼吸系统感染时,常规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有时还伴有毒性颗粒;嗜酸粒细胞增加提示过敏性因素或寄生虫感染。外源性哮喘患者75%有lgE升高,可排除寄生虫感染。其他血清学抗体试验,如荧光抗体、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对于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二)过敏原试验

哮喘的过敏原皮肤试验阳性有助于用抗原作脱敏治疗。对结核或真菌呈阳性的皮肤反应仅说明已受感染,并不能肯定患病。

德国BICOM生物共振检查治疗系统15-20分钟可立即得出检测结果,能检测出多种过敏原,几乎包含了各种食物、花粉、尘螨、昆虫、化学物质等全部过敏原。

(三)痰液检查

痰涂片在低倍镜视野里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为相对污染少的痰标本,定量培养菌量≥cfu/ml可判定为致病菌。若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吸引、或经纤支镜防污染双套管毛刷采样,可防止咽喉部寄殖菌的污染,对肺部微生物感染病因诊断和药物选用有重要价值。作痰脱落细胞检查,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四)胸液检查和胸膜活检

常规胸液检查可明确渗出还是漏出性胸液。检查胸液的溶菌酶、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测定及染色体分析,有利于结核与癌性胸液的鉴别。脱落细胞和胸膜病理活检对明确肿瘤或结核有诊断价值。

(五)影像学检查

胸部荧光透视配合正侧位胸片,可见到被心、膈等掩盖的病变,并能观察膈、心血管活动情况。高电压、体层摄片和CT能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以及有关气管支气管通畅程度。磁共振影像对纵隔疾病和肺动脉栓塞可有较大帮助。支气管造影术对支气管扩张、狭窄、阻塞的诊断有助。肺血管造影用于肺栓塞和各种血管先天的或获得性的病变;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咯血有较好的诊治价值。

(六)支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已被纤支镜所替代,仅必要时用于作气管内肿瘤或异物的摘除手术。纤支镜能深入亚段支气管,直接窥视粘膜水肿、充血、溃疡、肉芽肿、新生物、异物等,作粘膜的刷检或钳检,进行组织学检查;并可经纤支镜作支气管肺泡灌洗,冲洗液的微生物、细胞、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检查,以利明确病原和病理诊断;还通过它取出异物、诊治咯血,经高频电力、激光、微波治疗良恶性肿瘤。借助纤支镜的引导还可作鼻气管插管治疗。

(七)放射性核素扫描

应用氙雾化吸入和巨聚颗粒人白蛋白99m锝静脉注射,对肺区域性通气/血流情况、肺血栓栓塞和血流缺损,以及占位性病变诊断有帮助。67镓对间质性肺纤维化的肺泡炎、结节病和肺癌等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八)肺活组织检查

经纤支镜作病灶肺活检,可反复取材,有利于诊断和随访疗效;近胸壁的肺肿块等病灶,可在胸透、B型超声或CT下定位作经胸壁穿刺肺活检,进行微生物和病理检查。以上两种方法不足之处为所取肺组织过小;故为明确诊治需要,必要时可作剖胸肺活检。诊断性人工气胸或气腹术,可鉴别肿块在肺或胸膜上,以及病灶有在膈上、膈或膈下。

呼吸疾病的检查可准确评价肺功能,不同的检查评价不同方面的肺功能。

一组称为肺功能试验的检查可测定肺含气量、肺吸气、呼气功能及肺脏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能力。肺功能试验对确定肺部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价值较大,对确定特定的病因价值则较小,但也常用于诊断某些疾病,如哮喘。肺功能试验包括肺容量、流速测定、流速容量测定、肌力评价和弥散容量测定。

肺容量和流速测定

肺量计使用示意图

呼吸疾病的评价常需测定肺内含气量以及呼出气体的含量和流速。所用的肺量计由口含器、记录装置及连接管道组成。测定时,令受检者深吸气,然后经导管尽可能快地用力呼气,记录每次呼吸吸入和呼出的气量及时间。通常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再重复测定肺功能。

检测呼气流速的一种简易装置是峰速仪。患者深吸气后,尽可能用力向峰速仪内吹气。这种廉价的仪器有助于哮喘患者在家中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肺容量测定可反映肺和胸廓的僵硬程度或弹性。一些疾病,如肺纤维化和脊柱弯曲(脊柱后、侧凸),可致肺容量异常降低。这类引起肺脏僵硬或降低胸廓活动度的疾病称为限制性肺疾病。

呼气流速测定反映气道狭窄或阻塞的程度。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哮喘患者,呼气流速降低,这类疾病称为阻塞性肺疾病。

流速容量测定

大多数新型肺量计在患者用力呼气过程中可连续显示肺容量和流速。流速检查对确定喉和气管的部分性阻塞特别有用。

肌力评价

呼吸肌张力的测定是让患者用一压力表进行用力吸气和呼气。影响肌力的疾病,如肌肉萎缩,导致呼吸更加困难,吸气压和呼气压降低。该检查对机械通气患者能否脱机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弥散容量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容量测定可估算氧气由肺泡至血液的转运效率。由于直接测定氧气的弥散功能较为困难,受试者吸入少量一氧化碳,屏息10秒钟,然后用力呼气至一氧化碳测定仪。

正常情况下,肺脏能良好地吸收吸入气中的一氧化碳。如果测定结果提示一氧化碳的吸收欠佳,则说明肺与血流之间的氧气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在肺纤维化、肺气肿和肺血管损伤的患者,弥散功能异常各具一定特征。

睡眠研究

一般情况下,呼吸是自主性的并受大脑中枢的调节,大脑中枢可根据血中氧和二氧化碳水平调节呼吸活动。如果中枢调节功能异常,呼吸可出现较长时间的暂停,尤其多发生于夜间,称为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睡眠呼吸暂停的测定是将一电极置于手指或耳垂以测量血氧浓度,将另一电极置于一侧鼻孔以测定气流,并在胸部放置一电极以监测呼吸运动。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主要测定血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因为它们代表肺脏摄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状态。

将一体表电极置于手指或耳垂可监测氧浓度,该法称为血氧定量法。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需要了解二氧化碳水平时,则必须采集血样(通常采集桡动脉血)。实验室可测定动脉血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血液的酸碱度,这类指标不能从静脉血样中测定。

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常规拍摄后前位片,有时则需加摄侧位片。X线胸片可良好地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轮廓,肺脏严重疾病,以及邻近的腔隙和包括肋骨在内的胸廓情况。例如,X线胸片可清晰地反映肺炎、肺肿瘤、气胸、胸腔积液和肺气肿等病变。尽管X线胸片不能提供胸部病变的确切原因,但有助于医师选择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方法。

与X线胸片相比,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扫描更能显示病变的详细情况。CT扫描时,计算机可对一系列X线影像进行分析,然后提供数个横断面影像。CT扫描过程中,可口服或经血管注入染料,以使一些胸部病变显示更加清楚。

磁共振成像(MRI)亦可提供高清晰的影像,特别是对胸部血管异常者,如主动脉瘤。与CT扫描不同,MRI不使用放射线,仅记录体内原子的磁性特征。

超声扫描是根据超声波在体内的反射产生图像。超声检查常用于检测胸膜腔(即覆盖于肺脏表面的两层胸膜之间的腔隙)积液。在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时,亦可用超声检查作为介导。

肺核素扫描是采用微量的短半衰期的放射线物质显示肺内气体和血液的流动情况。该检查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受检者吸入放射性气体,以扫描仪检测气体在整个气道和肺泡内的分布情况;第二阶段则将放射线物质注入静脉,以扫描仪检测其在肺血管内的分布情况。该检查对检测有无肺栓塞具有重要价值,亦可用于肺癌患者的术前评价。

血管造影可准确地显示肺脏的血液供给。以X线可检出的染料注入血管内,流经肺内动静脉时产生图像。血管造影检查最常用于疑有肺栓塞的患者,常可提示肺内异常扫描结果。肺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和排除肺栓塞的确诊方法(金标准)。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时,可用注射器抽出胸腔积液(胸腔内异常积聚的液体),并用于分析检测。进行胸腔穿刺的两个主要理由为缓解肺组织受压所致的呼吸困难及获得胸液样本进行诊断性穿刺。

操作时,患者取舒适坐位,略向前倾,以双上肢作为支撑。消毒背部局部皮肤,进行局麻。然后在两肋骨之间刺入穿刺针,并用空针回抽液体。有时胸腔穿刺需在超声引导下进针。采集的胸液用于化学成分测定,视情况送细菌学和癌细胞检查。

如果胸腔内积聚大量的液体,可引起呼吸困难。抽出过多的液体,可使肺脏扩张,呼吸困难改善。胸腔穿刺时,亦可向胸腔内注入药物以预防液体再次积聚。

穿刺结束后,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证实被抽出的液量,了解原来被液体掩盖的肺野情况,判断有无穿刺并发症。

胸腔穿刺过程中和穿刺后的危险性极小。在肺复张达胸壁时,偶尔会出现疼痛。此外,有时患者会感觉有轻微的头痛和呼吸困难。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胸腔或胸壁出血,晕厥,感染,肝、脾刺伤,而气体意外进入血流(空气栓塞)为极其罕见的并发症。

胸膜针刺活检

当胸腔穿刺不能明确胸腔积液的原因或疑有肿瘤需要组织标本时,需要进行胸膜针刺活检。与胸腔穿刺一样,首先麻醉局部皮肤,用一大孔径穿刺针,采集少量胸膜组织送实试室进行有关肿瘤和结核的检查。胸膜活检对上述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大约为85%~90%。其并发症与胸腔穿刺术相似。

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用支气管镜直接观察咽和气道的检查方法。支气管镜末端的光源可使医生观察到肺内的支气管。

支气管镜检示意图

支气管镜检查对医生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具有较大的帮助。可曲性支气管镜可用于清除分泌物、血液、脓液及异物等,向选定的支气管内注药,以及寻找出血部位。对疑有肺癌的患者,可用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并采取病变组织。对肺炎患者,当其他方法难以获得标本和检出病原体时,亦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对获取艾滋病及其他免疫缺陷患者的呼吸道标本特别有用。对病因为烧伤或吸入烟雾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评价咽部和气道的受损情况。

支气管镜检查之前,患者应至少禁食禁饮4小时,适量给予镇静剂以消除紧张情绪,采用阿托品以减少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喉痉挛和心率减慢的危险性。以麻醉剂喷雾麻醉鼻腔和咽喉部后,将可曲性支气管镜经鼻腔送入肺内支气管进行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一种采集支气管镜无法窥视的小气道内标本的检查方法。将支气管镜嵌入小气道后,经支气管镜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然后用支气管镜回抽获得混有细胞和细菌的液体。获得的液体,用于显微镜检查,有助于肺部癌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以该液体进行培养,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支气管肺泡灌洗亦可用于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及其他疾病。

经支气管肺活检是采用活检钳穿过支气管壁而获得肺组织标本的检查手段。操作时,通过支气管镜孔道将活检钳送入,然后穿过小气道管壁而进入肺内病灶采集组织标本。为准确穿刺入肺内病灶,可用X线透视进行介导,以降低刺伤肺脏和发生气胸的危险。虽然经支气管肺活检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它常能提供重要的诊断证据和评价患者能否进行手术治疗。

支气管镜检查后,应观察受检者数小时,对进行活检者尚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了解有无并发症。

胸腔镜检查

胸腔镜检查是用一可窥视的管道(胸腔镜)观察肺和胸膜表面情况的检查方法。该法亦可用于治疗胸腔积液。

检查时,通常采用全身麻醉,然后在胸壁上作3个小切口,送入胸腔镜至胸膜腔内,空气随之进入胸腔,导致肺组织萎陷。除了可观察肺和胸膜表面外,亦可采取组织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或通过胸腔镜向胸内注入药物以预防胸腔积液的复发。拔除胸腔镜后,应置入胸腔引流管排出检查过程中进入胸腔的气体,使萎陷肺组织复张。

胸腔镜检查的并发症与胸腔穿刺术和胸膜针刺活检术相似。但该法的创伤性较大,会留下一小的伤痕,并需要住院和全身麻醉。

纵隔镜检查

纵隔镜检查是用纵隔镜直接观察位于双肺之间的胸部组织(纵隔)。纵隔内有心脏、气管、食管、胸腺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几乎所有纵隔镜检查的目的均是评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或对肺癌患者转移程度进行胸部手术(剖胸术)前的评估。

纵隔镜检查应对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后,在手术室内进行。在胸骨上切迹作一小切口,送入纵膈镜至胸内,观察纵膈内器官组织,采集病变组织进行必要的检查。

剖胸术

剖胸术是一种切开胸腔,暴露胸内器官,采集实验室检查标本,或治疗肺脏、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

尽管剖胸术是评价肺部疾病的最佳方法,但因其属于大手术,较之其他方法应用为少。剖胸术通常用于经胸腔穿刺术,支气管镜检查,或纵隔镜检查等仍不能确诊的患者。由于可直接观察和选择性采集标本以及采取较大的组织标本,剖胸术对肺部疾病的确诊率达90%以上。

剖胸术是在手术室内对患者全身麻醉后,在其胸壁上作一切口,采取肺组织标本送显微镜检查。如需要在双肺采集标本,常需切开胸骨。必要时,可进行肺段、肺叶或全肺切除。

剖胸术后,应留置胸腔引流管,引流24~48小时,患者常需住院数天。

吸引术

应用吸引术可以获得气管和大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和细胞。吸引术通常用于获取显微镜检查所需的标本或帮助咳嗽无力患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操作时,将一较长而柔软的消毒塑料管的一端连接抽吸泵,另一端经鼻腔或口腔插入气管内,当其前端到达合适部位时,进行间断性吸引,每次持续时间2~5秒。对已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者,吸引管可经人工气道直接插入气管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及职业性肺病是与大气(室内)空气污染密切相关的疾病,控烟、减少大气污染是预防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中国烟草生产量占世界首位,吸烟人数占人口比例为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宣传吸烟有害,在全国取缔烟草广告,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戒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中国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包括二氧化硫、降尘、氮氧化物含量远远超标),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环保部门制订的空气污染容许标准。改造工业及家用燃料,将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降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或以下)。对于SARS、禽流感之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管理传染源,医院内传播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系统疾病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而疾病早期的防治更加有效,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特别在未出现症状时。

从影像学上,进行定期胸部x线照片,对某些早期外周型肺癌的发现是有价值的。随着高分辨率螺旋CT的广泛使用,对肺部小病灶的发现及诊断更准确。CT肺动脉造影(CTPA)已经成为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线诊断方法。PET对肺部阴影小病灶及纵隔淋巴结的定性,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法。

从功能上看,定期进行肺通气功能的检查将有助于诊断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别是对吸烟的人群,人体体积描记仪能更全面发现肺功能的变化,强迫震荡技术(forcedoscillatetechnique,FoT)更适宜对幼儿和老年人进行肺部功能测定。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对肺结核、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孢子菌和病毒感染等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分子遗传学分析可确定遗传性a,一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肺囊性纤维化等。

目前,中国已制订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血栓栓塞症、间质性肺疾病、医院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的防治指南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诊疗方案,规范上述疾病的防治。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呼吸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如缺失基因的补充,基因转染,人重组抗体,反义寡核苷酸(或核酸)技术抑制原癌基因、致炎因子的合成及其活性,增强抑癌基因、抑炎因子的活性或加速细胞凋亡等。

在临床治疗上,由于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医学包括仪器设备的创新,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组织及管理系统的建立,特别是呼吸支持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极大地丰富了重症患者呼吸衰竭抢救的理论与实践,降低了病死率。对睡眠状态的全套临床生理学监测和无创正压通气为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手段。新一代的各种抗生素(如四代头孢菌素,新一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对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I,s)的阴性杆菌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新型嗯唑烷酮类(如利奈唑胺)及糖肽类(如替考拉宁)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似,副作用更少。新一代的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等),对各类真菌感染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

微创技术(如胸腔镜)的使用可对一些肺功能差的患者施行肺部手术,各种通气模式的改进可对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呼吸衰竭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由于非创伤性面(鼻)罩通气的推广,将能预防一些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发展为呼吸衰竭,并使部分患者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而肺移植的开展,将成为失代偿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治疗手段。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fmec.com/hyz/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