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
女患儿,3岁5月。
以“咳嗽5天”入院。咳较剧,早晚为主,痰少,有呕吐,精神差,嗜睡;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及细湿鸣音;
血常规:WBC:8.87X,N:0.54,
L:0.38,Hb:g/L,PLT:X。MP-IgM(-),尿常规:酮体:+++,余阴性,粪常规:阴性。胸片:右肺炎症;胸部CT:右下肺炎。血生化:血钠偏低,心肌酶稍增高,肝肾、血糖等正常;
hs-CRP:22.1mg/L,PCT:2.13ng/ml。
该患儿可能是病原引起的肺炎?
患儿入院后给予哌拉西林抗炎,病毒唑、氨溴索雾化吸入,口服易坦净等对症化痰止咳治疗,患儿咳嗽稍减轻但痰量增多,痰粘不易咳出,并出现轻喘;加强拍背吸痰,湿化气道、平喘等措施并予多次痰菌检查,3-4天后两次痰菌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对舒普深及美平敏感,更换舒普深治疗5天后临床治愈。
该案例中可以看到PCT在肺炎中有着指导治疗意义,参阅文献可知:
PCT在呼吸科中的重要性
在呼吸科与细菌感染和炎症相关的疾病非常普遍,PCT的应用非常必要。例如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准确鉴别感染类型对于诊断和用药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细菌性肺炎患者的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军团菌除外)和结核菌导致的肺炎,故PCT的测量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而且PCT水平与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低水平PCT(0.1ng/ml)提示可能是肺炎较轻、预后较好,或是病毒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是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的参考指标。
监测PCT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PCT持续升高或者不降是治疗无效的表现。在严重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院内获得性肺炎(HAP)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PCT水平与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初始PCT水平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或不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PCT在呼吸科中的临床意义
1、鉴别感染性肺疾病和非感染性肺疾病
尽管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肺结核、对照(非感染性肺疾患)组的PCT浓度的中位数均未达到0.5ng/ml,但除了肺结核患者,各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PC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因此,PCT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鉴别下呼吸道感染的参数,ROC曲线显示0.ng/ml为最佳诊断阈值,低于此值排除下呼吸道感染的把握是91%。
2、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应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可由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多种病原引起。缺乏特异性细菌感染的指标是导致肺炎的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原因。循环中PCT在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升高,但在病毒感染中保持相当低的水平,故可以应用在CAP的病因鉴别中。入院时的血浆PCT浓度与住院时间长短有关,但与住院期间或随访期间的死亡无关。
3、在院内获得性肺炎(VAP)中的应用
较高的血浆PCT浓度与VAP患者发生不良结局(死亡、肺炎复发、感染蔓延至肺外组织)有关。发生VAP的患者较未发生VAP的患者血浆PCT浓度显著升高,VAP患者中,死亡患者较生还患者的血浆PCT浓度显著升高。
4、在肺结核中的应用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高危医务人员的血清PCT浓度显著升高。结核性胸腔积液和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血清和胸腔积液的PC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5、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年《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中指出,PCT在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质量浓度依次升高,与病情的严重度呈正相关。由于这种相关性的存在,动态监测PCT水平对判断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大量数据表明治疗后患者PCT水平迅速降至1ng/ml以下提示预后良好;若PCT初始水平较高,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无变化或下降缓慢,不能降至1ng/ml以下,则表明预后较差,需调整治疗计划。临床中,当一种抗生素治疗方案持续1周左右就应该考虑其有效性,是否延长疗程需综合评估。若PCT复查较初始值下降90%以上,建议停止抗生素治疗。
参照上述《共识》给出的处理意见如下:当PCT0.1ng/ml时,提示基本没有细菌感染可能,强烈建议不使用抗生素;当PCT于0.1-0.25之间时,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不大,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当PCT于0.25-0.5ng/ml时,提示可能存在需要治疗的细菌感染,建议使用抗生素;当PCT0.5ng/ml时,提示很可能存在需要治疗的细菌感染,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同时指出,通过每日监测PCT作为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使抗生素治疗的疗程缩短,从而减少患者抗生素暴露、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文章部分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万孚生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