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结核病五大类型的V型,其虽非肺部病变,但在临床上与肺结核有密切的关系。
多见于学龄儿童/中青年,3岁以下小儿少见。易见于初染后3-12月。可由肺原发灶经淋巴管或直接侵入胸膜,也可由血行播散累及胸膜而致。胸膜炎多发生在一侧,也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或为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
干性胸膜炎轻型干性胸膜炎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变态反应较低,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微热和轻度胸痛而常常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表现高热和明显剧烈的胸痛。胸痛往往呈尖锐的针刺样疼痛,深吸气和咳嗽时加重,疼痛范围视炎症累及的部位而定。肋胸膜炎时导致壁层胸膜神经受累,并可波及肋间神经、脊神经而引起胸背部、腰部疼痛;膈胸膜炎时则刺激膈神经并进一步波及到膈神经而引起颈肩部疼痛,有时还可引起上腹部疼痛;纵隔胸膜炎时引起前胸部和胸骨的疼痛;叶间胸膜炎常无明显胸痛。体格检查:呼吸表浅,患侧局部有压痛和呼吸音减低,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吸气和呼气均较明显。干性胸膜炎的临床过程短暂,一般1~2日即可转为渗出性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多数渗出性胸膜炎是干性胸膜炎的延续,而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早期的干性胸膜炎过程,往往被忽视或未被发现。渗出性胸膜炎表现为发病急剧,高热,体温大都在38℃~40℃不等,可持续数日甚至数周,体温与积液量往往成正比,患者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早期渗液较少时可出现胸痛和干咳。随着胸腔积液的逐渐增多,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被其隔开,胸痛随之消失而呼吸困难日渐明显,其程度与积液量多少有关,积液量少或位于叶间时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而当积液增多时特别是大量胸腔积液压迫肺脏、心脏、血管后因呼吸面积及心排出量减少,导致纵隔向健侧移位,患者出现气急和严重的呼吸困难,以积液形成的速度越快越明显。体格检查:早期呼吸动度减低,可闻胸膜摩擦音,触及摩擦感;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和肋间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心尖搏动及气管向健侧移位,积液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如在右侧可肝浊音区消失,如在左侧则Traube氏鼓音区下降;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叶间积液及肺底积液体征不明显。
一、临床诊断
1.临床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伴发热,有时可高热,2-3周转为低热。同时有胸疼、咳嗽。胸腔积液量大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2.体征:叩诊浊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消失。病程初期或胸水消退时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量大时,病侧胸廓膨隆,气管和心脏向对侧移位。
3.X线检查:不仅能发现积液,而且可以定量。胸部CT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肺部结核及有无包裹性积液。
4.B型超声波检查:可帮助定量及了解有无包裹性积液,并协助穿刺定位。
5.实验室检查:胸水多呈草黄色,也可为血性渗出液,白细胞数一般为-0/mm3,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大于25g/L,糖可轻度降低。胸水离心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结核杆菌,及结核杆菌DNA,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必要时可盲视下闭式胸膜活检或者胸腔镜下直视胸膜活检找到干酪样组织。
二、鉴别诊断
应考虑各种肺炎合并的胸腔积液,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合并的胸腔积液。
三、治疗
抗结核治疗同原发性肺结核。
1)皮质激素可促进渗出液吸收和减少肥厚、粘连,常用强的松1-1.5mg/(kg.d),2-3周后减量,约4周停完,一般不超过6周,减量过程中,若胸水增多,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可将激素加回到反跳前的剂量,1-2周后在逐渐减量。
2)胸腔积液量大,出现呼吸困难时,可穿刺抽液治疗。
3)若经抗结核和激素治疗后,胸膜明显增厚,影响呼吸功能时,可考虑胸膜剥脱术。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有关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