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LM)更常见,且对TKI治疗反应好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近日在《胸部肿瘤学杂志》(JThorOncol,JTO)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软脑膜转移(LM)更为常见。与未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TKI治疗者的总生存(OS)期更长,提示TKI治疗LM的有效性。
No.2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一线治疗“锦上添花”,显著改善EGFR阳性NSCLC患者生存
医院程颖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JCO)发表了“EGFR阳性晚期非鳞NSCLC患者吉非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培美曲塞的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RandomizedPhaseIITrialofGefitinibWithandWithoutPemetrexedasFirst-LineTherapyinPatientsWithAdvancedNonsquamousNon–Small-CellLungCancerWithActivating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Mutations)”(JMIT研究)。研究发现,吉非替尼+培美曲塞较吉非替尼单药延长了东亚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可能为东亚晚期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No.3淋巴结分期或可协助判断NSCLC患者预后
上海医院学者研究发现,淋巴结分期对M1a期NSCLC患者而言具有临床意义,或可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论文8月20日在线发表于JThoracOncol。
研究共纳入-年例M1a期NSCLC患者,经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确认淋巴结情况。M1a期肺癌患者以淋巴结分期进行分层,比较肺癌特异生存率(LCSS)。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子,所有亚组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无淋巴结转移的M1a期肺癌患者LCSS最高,其次是N1期。N2和N3期患者的LCSS未见差异(N0对N1,P<0.;N1对N2,P<0.;N2对N3,P=0.)。按时间(-年对-年)及远处转移部位(对侧肺癌结节对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和胸膜结节)将患者分成两组,发现上述趋势仍然存在。此外,伴胸膜结节的N2和N3期肺癌患者,其LCSS存在差异(P=0.)。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M1a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该结果在所有亚组中均可见。
No.4长春瑞滨+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Ⅲ期结果喜人
医院一项研究表明,NP(长春瑞滨+顺铂)新辅助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提高ⅢA(N2)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论文8月23日在线发现于《肿瘤标靶》(Oncotarget)杂志。
此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30例NSCLC患者,按2:1随机给予2周期N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方案(试验组)或NP方案(对照组)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4周内进行手术切除,共有26例患者完成治疗。
结果显示,两组的总缓解率(RR)和临床获益率(CBR,CR+PR+SD)无差异,而试验组的总肿瘤缩小(TRR)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中位无疾病生存(DFS)期和OS期无差异。同时,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并无差异,包括术中出血、清除淋巴结组数、术后留置管使用持续时间和术后日均胸腔引流量。此外,血液和非血液毒性及术后病理指标(降期比、完全切除比和转移性淋巴结比)也未呈现差异。
No.5捕获测序技术为临床动态监测肿瘤提供新选择
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捕获测序技术可在血浆中检测并定量ALK重排及其他体细胞突变,包括突变介导的耐药,检测具有高敏感性。此技术也为临床识别驱动融合基因及监测肿瘤动态开辟了道路。论文8月24日在线发表于Oncotarget杂志。
此项前瞻性研究筛查了例晚期NSCLC患者的ALK重排情况,其中24例已被组织病理证实ALK重排并采集了血液样本。研究者还对化疗和(或)克唑替尼治疗后的7例血液样本进行纵向检测以监测疾病变化。
结果显示,基线水平下,19例成功检测出ALK重排,其敏感性为79.2%(19/24,95%CI:57.9%~92.9%),特异性为%(36/36)。治疗后ALK重排的样品检测率下降至69.2%(9/13)。除ALK重排检测外,药物治疗后一名患者(P4)被检测出3种克唑替尼耐药突变,包括ALKLR、ALKIT和ALKLM。此外,循环肿瘤细胞(ctDNA)浓度与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相关,反映了其作为分子标志物的前景。
(翻译:张怡,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叶译楚)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