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临床常见症状。引起发烧原因很多,但对于退烧处理方法则大致相同。最近于门诊遇二例高烧病人,用输液,药物,物理等降温措施均无效,经中医辨证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例一吴刚,男,15岁,年5月31日初诊,高烧七天。每日上午37.5℃,下午至傍晚高烧至41.8℃。恶寒,头痛。自觉肝区有压痛。声音嘶哑二天,无喉痛,倦怠乏力。查体:急性病容。扁桃体不充血,不大。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不高。脉浮弦而数,舌质红,少苔。西医诊为流感,经退烧药,抗菌素,病毒灵等治疗无效。中医印象为风热外袭,气阴俱亏。治则:辛凉解表、补益气阴。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荆芥穗三钱 防风三钱 薄荷二钱 麻黄三钱 杏仁一钱半 沙参一两 生石膏一两 连翘五钱 板兰根一两 双花一两 太子参五钱 水煎分两次服。辨证:由于感受风热病毒,邪在卫分,故恶寒,头痛,发烧。总的病机为风热外袭,邪在肺卫,气阴两伤,故以辛凉透邪为主,佐以补益气阴。用荆、防、薄荷、麻黄、杏仁疏风宣肺解表,生石膏辛寒解肌清热,变荆、防、麻黄之辛温而为辛凉。伍以银、翘、板兰根以清热解毒,佐太子参以益气,沙参养阴,甘草调和诸药。6月2日复诊:服二剂后,体温即恢复正常。恶寒、头痛已解,声音嘶哑好转。仍感乏力。脉弦细,舌质红,少苔。此风热之邪已解,气阴受伤未复。上方去荆芥、防风、薄荷,改麻黄二钱 太子参一两,加生地四钱 玄参五钱,水煎服。三剂而愈。例二张志祥,男,46岁,年6月1日初诊,发烧九天,初37.5℃,后逐渐增至40℃以上。用银翘解毒丸、百尔定,体温仍不降。又输液10%葡萄糖毫升加给维生素丙一克,又输液5%葡萄糖、生理盆水对半液毫升,输至毫升时出现输液反应,经抢救脱险但仍发烧37.5℃一38.5℃,前后拖延共38天不愈。现出虚汗,不恶寒,浑身痛,头痛,纳差,不咳嗽,大便稀,胃灼热,口渴欲饮。仍注射卡那霉素。查体:急性病容,扁桃体(一),心肺(一)。胸透:右上陈旧性浸润型肺结核,有少量胸腔积液。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62%、酸性4%、淋巴32%、单核2%。血沉30m。脉浮弦,舌质尖红苔黄腻,西医诊断为流感合输液反应。病机:风热外袭,湿热内郁。治则:辛凉透邪,清化湿热。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三钱 菊花二钱 薄荷二钱 生石膏一两 知母五钱 金银花一两 连翘五钱 太子参五钱 云苓一两 陈皮三钱 竹叶三钱 芦根一两 滑石五钱。水煎分二次服。辨证:发烧月余而缠绵不退,但脉仍浮弦,头痛、身痛;虽不恶寒,而风邪仍留恋在表。邪热久羁,波及阳明气分,故胃脘灼热,口渴引饮。湿热内盛,蕴结不解,故发烧不退,舌质红,而苔黄厚腻。故其总的病机为风邪外袭,湿热内郁。用桑叶、菊花、薄荷以辛凉透邪;生石膏、知母清阳明气分之热而止渴,配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云苓、陈皮和胃燥湿;竹叶、滑石、芦根以清热利湿。6月4日复诊:服药二剂后,即完全退烧,未再反复,口渴已止。现只觉倦怠乏力,胃纳不香,睡眠不沉,多梦,汗多,脉弦细,舌质红,苔黄腻。此风邪己解,湿热未清。再予清化湿热,以温胆汤加减:半夏三钱 云苓一两 陈皮三钱 竹茹三钱 生苡仁一两 远志二钱 水葛蒲三钱 竹叶三钱 陈曲五钱 枳壳三钱 莱菔子四钱 山枝三钱,水煎服。上方服六付后,病人黄厚苔已退,食欲好转而愈。体会中医对发烧也与其他病证一样,必须很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辨证,予以恰当的治疗,始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体会治发烧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辨病位。发烧应首先辨其在表在里,在卫在气,在营在血。2、辨兼邪。辨热邪与何邪相结,去其所合之邪,则邪热易退。3、辨邪正的消长情况。作者/刘献琳,有改动主编/王玥晴文字编辑/王玉鹏美术编辑/刘福栋微言大医长按识别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是什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fmec.com/jbby/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