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胸腔镜|
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内镜技术,作为一项有创的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疾病,在某些疾病的诊治方面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内科胸腔镜在局麻下(或加用静脉镇静)即可进行,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操作在内镜室即可进行。前端可弯曲的内科电子胸腔镜可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和治疗。
|病历资料|
入院初步诊断:右侧胸腔积液|治疗经过|
入院彩超提示右侧胸腔中量积液。患者面临诊疗方案的选择:1、继续诊断性治疗?
2、胸腔穿刺抽液?
3、盲穿胸膜活检?
4、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经过充分的医患沟通谈话后,家属最终选择内科胸腔镜检查+胸膜活检术。(理由见后面的小结)手术开始后,内科胸腔镜进入胸腔,可见较多纤维黏连及少量胸腔积液,肺叶活动性差,未见呼吸运动,予活检钳分离黏连胸膜组织及吸取胸液,肺叶重获新生,可以“呼吸”自由。然后观察胸壁,可见壁、脏层胸膜有弥漫性结节样病灶及一干酪样病灶,予活检钳取组织送检。术后第二天检验科提示找到抗酸杆菌,予抗结核药物治疗。
病理科报告提示(胸膜组织)肉芽肿性炎,符合结核。最终出院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涂(阳)|总结|
与诊断性治疗对比:内科胸腔镜可以获取标本以明确病因诊断,减少漏诊、误诊。与胸腔穿刺抽液对比:胸腔穿刺抽液主要是鉴别渗出液、漏出液,大部分无法明确胸水的病因,内科胸腔镜可以获取标本以明确病因诊断。与盲穿胸膜活检对比:内科胸腔镜可以提高获取标本的阳性率,提高疾病的诊断率,还可以分离黏连纤维,促进肺叶复张。与外科胸腔镜对比:外科胸腔镜主要用于胸部疾病的治疗方面,内科胸腔镜在局麻下即可进行,创伤少、并发症少。|科普知识|
适应症
内科胸腔镜为胸腔积液和顽固性气胸的诊治提供了一个可作为“金标准”的极佳工具。其适应证主要包括:诊断方面:①不明原因胸腔积液;②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以及肺癌分期;治疗方面:①恶性或复发性胸腔积液;②早期脓胸;③自发性顽固性气胸。禁忌证
内科胸腔镜是一项较为安全的操作,只有较少的绝对和相对禁忌症。绝对禁忌证:1.无胸膜空间,2.晚期脓胸,3.不明原因胸膜增厚,4.疑似间皮瘤(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粘连融合)相对禁忌证:1.不能耐受侧卧位,2.心脏和血流动力学状况不稳定,3.出现严重的非氧疗不能纠正的低氧血症,4.有出血倾向,5.肺动脉高压,6.难治性咳嗽,7.药物过敏,8.预期生存期较短,全身状况较差。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