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指在胸腔内插入引流管,引流管置于密闭式水封瓶的下面,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已重建胸膜腔负压的一种方法。
二、目的
引流胸腔内的积气、积血、积液,重建胸膜腔内负压。
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
促使术侧肺膨胀,防止感染。
三、插管位置与引流装置
插管位置:排除胸膜腔积气时,插管位置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引流血胸或胸腔积液时,插管位置在患侧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脓胸常选择浓液积聚的最低位置放置引流。
引流装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单瓶、双瓶、三瓶装置三种。
四、护理措施
(一)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引流管应安装正确,衔接紧密。
水封瓶长管置于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位置。
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引流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水封瓶或引流装置。
若引流管从胸腔脱落,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二)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cm,防止引流液逆流。
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
(三)保持引流通畅
无休克患者应采用半坐卧位,利于引流。
由近及远挤压引流管,防止导管堵塞。
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以利液体、气体排出。
(四)观察和记录
水柱波动: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范围大约4--6cm。
引流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若引流量大于等于ml/h,连续大于3h,引流液呈现红色且有血凝块,同时伴有低血容量表现则可能成为活动性出血,应通知医师给予积极处理。
(五)拔管
指证:胸膜腔引流48--72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内引流量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经X线检查证实肺膨胀良好,可拔管。
方法:拔管时病人取健侧卧位或坐在床边,嘱患者深呼吸后屏气,病人屏气时拔管,同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引流口,随后做好局部包扎与固定。
拔管后注意: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切口敷料情况,是否继续渗液,如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五、健康教育
讲解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重要性。
指导病人及家属在活动或搬动病人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勿脱出、打折。
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胸部水平,避免引流瓶过高,瓶内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