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胸闷,皮肤散落着多处硬块,医院多次,做了很多检查,但折腾了一年多,花了不少钱,却仍然没查出病因。直到在浙江大学医院,才终于把藏在肺部“作祟”的虫子“逮住”。
这条虫子学名叫“肺吸虫”,一旦被它缠上,会出现胸闷、腹痛、皮肤过敏等症状。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吴晓虹强调,这种寄生虫“寄居”在生食水产品或是半生不熟的食物中,因此不要吃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
反复胸闷、皮肤长硬块不知啥病
家住浙江上虞的陈女士,今年四十有几了,身体一向健康。一年前,有一天她突然感到胸闷,而且稍微活动下就气急。医院拍了个胸片,显示胸腔积液,左侧和右侧的胸腔积液交替出现。
从那以后,陈女士多次住院,做了好多次胸穿检查,反反复复的抗炎治疗,但是胸水还是反复出现,诊断一直未能明确。
不会真的得了什么怪病吧?陈女士一家很是苦恼,而且这个病,对她的生活及精神都造成较大的困扰。
折腾了几个月,陈女士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并发现身上多处长了皮下硬块,此起彼伏。“碰下肿块有刺痛感,且大多聚集在硬块以胸部较多。”陈女士苦着一张脸。
陈女医院,血常规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有增高,医生考虑荨麻疹,就对她进行抗过敏治疗。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皮疹仍存在,但较之前稍有减退。
无奈的陈医院就诊,做了胸部CT后发现,右下肺有多个小结节,大小不等。医师又给她做了结核等相关检查后,排除了肺结核病,但仍没有给出明确诊断。
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检查,钱也花了不少,但究竟是个啥病却一直没能下个定论。
原是肺部有虫子作祟
经多方打听及熟人推荐,陈女士拎着一大叠检查资料及胸部CT等影像资料找到了浙江大学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吴晓虹。
吴晓虹仔细地问了陈女士的情况,并一一回顾了她所携带的资料。通过对皮肤的表现及患者胸部CT上的多个结节的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陈女士一直存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情况,吴晓虹认为,陈女士要首先考虑为“肺吸虫病”。
“胸片上看到了一条轨道,像是虫子爬过的痕迹。”吴晓虹让陈女士赶紧到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肺吸虫的皮试及抗体的检测。果不其然,三天后的检查结果正如吴晓虹所分析,肺血吸虫抗体阳性。
波折再三,终于找到了陈女士的病根。随后,就是对症治疗了。吴晓虹为陈女士开了一个疗程的抗肺吸虫药物“吡喹酮”的治疗,一共也才79元。
服完药的几天后,陈女士觉得胸闷的症状好了很多,皮肤的硬块也没有再反复出现了,复查胸水完全吸收,1月后复查胸部CT,右侧肺部多个结节就已经基本吸收。
这个折腾了陈女士长达一年多的毛病,终于是解决了。“前前后后就诊过医院,钱也花了不少,这下真的可以安心了。”陈女士很是感激。
少吃生食不喝生水
关于肺吸虫,吴医师介绍道,肺吸虫又称并殖吸虫,人体寄生的肺吸虫,在国内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两种。浙江省是肺吸虫特别是卫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该病可在流行区内,通过生食或半生食石蟹、蜊蛄、沼虾或饮用生的溪水及食具(刀、砧板)的污染获得。
“后尾蚴和童虫可以在肠道和腹腔及胸腔内窜行游走,引起窦道和炎症的渗出。”吴晓虹说,当到了胸肺部时,可以表现为肺部感染或脓肿等,会出现咳嗽、咳血、胸痛、气短、胸腔积液等症状,并可伴发皮下肌肉型呈游走性的皮下结节。而当侵犯到腹部时会有腹痛、腹泻、呕吐等反应。同时,还会进入脑子,感染脑脊髓,导致头痛、颅内高压、运动障碍等。
近年来,医院呼吸内科也陆续收治过多例肺吸虫感染病例,多以山区患者居多。吴晓虹说,一些病人有明确生食如幼生青蛙、石蟹等病史,但也有部分病人如陈女士这种,平时并没有生食食品习惯,但仍患上了肺吸虫病的。
吴晓虹提醒大家,预防肺吸虫病的关键是切实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等食物,并且尽量喝烧开的热水,以防误饮被污染的生水。
来源:生活与健康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花多少钱治白癜风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