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和冬至是最早被人类测到的两个节气,远在以土圭测日的时代,便测到一年之中有一天日影最长与一天日影最短。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古人将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意思是此时鹿角脱落,知了鸣叫,半夏感阴而生。
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人知摄生者,每逢节气,皆宜保养,而二至尤为紧要。
夏至欲宜节,冬至欲宜绝。因为二至为阴阳消长之际,最宜将护调摄,保养精气,稍有不慎,不是损阴,即是伤阳。夏至以后,欲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唯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
夏至养生注意事项一、“吃苦”度苦夏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脾胃经的作用,夏至节气后我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二、“饮酸”解暑渴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可生吃,也可榨汁饮用。夏至节气后多吃一些,能缓解出汗过多而引起耗气伤阴的症状。
三、“食粥”养脾胃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百合等与小米、薏米、粳米等搭配煮粥,非常适合夏至节气食用,脾胃虚寒者可选择搭配温性食材煮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损伤脾胃阳气的状况。
四、“清补”补能量以前人们把夏天乏力、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抵抗力下降,一股脑归罪为“天太热”,却很少想到是跟营养摄入不足有关。“清补”就是选用具有一定驱暑生津作用的食物来补充人体的消耗。重在强调补充营养,同时兼具清热消暑。
五、“静心”自然凉夏至节气要调畅情志,规律作息,避开高温时段外出,注意防暑防晒,养成午休习惯,勤洗澡、换衣,保持心态平和,顺应昼长夜短阳气生发规律,调动气血充分运行,在炎热夏日也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夏至养生禁忌1.忌食生冷、空腹饮茶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2.忌冷水洗浴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3.忌夜卧贪凉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的人果然长寿了。
立夏食养推荐夏至养生重点在“养脾胃”,那么养脾胃吃什么呢?
冰糖茉莉绿豆糊
原料:绿豆1杯、清水ml、茉莉花、冰糖适量。
做法:1、取一杯绿豆,用清水洗净;2、将洗净的绿豆放入豆浆机中;3、加入ml的清水;4、选择干豆豆浆按键即可;5、接着将打好的绿豆糊倒入小锅中;6、取适量的茉莉花放入滤网;7、将滤网旋转拧紧后,将绿豆糊倒入杯中,加入少许冰糖晃匀;8、喜欢冷饮的可放置冷藏室,直接饮用也可。功效:清热祛湿、理气安神
苦瓜鸡蛋饼
主料:鸡蛋1个、苦瓜g、油适量、盐适量、面粉适量
做法:1、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丁;2、苦瓜丁放入打散的鸡蛋中搅拌均匀;3、加上适当面粉,放入盐搅拌均匀;4、煎锅放入油,倒入搅拌好的苦瓜蛋面糊,摊成饼后转至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功效:消炎去火、促进饮食。
冬瓜薏米汤
原料:冬瓜克,薏米60克,精盐适量。
做法:1、将薏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0分钟;
2、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
3、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薏米熟烂,加入精盐即成。功效:有健脾消暑的功效,祛湿效果佳。
END?免责声明:部分素材参考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文案编辑:小爽
?图片设计:阿瑄、微微
传递健康,感恩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