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医生讲述医生的病

编者按

4月7日有消息称,“湖北医生拒绝向尸体下跪,被打成截瘫”;4月6日有消息称,广西医院37岁的医生卢景宁英年早逝......近来,与医院和医生有关的新闻越来越多,医院管理制度的反思也逐渐深入。小编认为,在对“涉医问题”进行标本兼治的过程中,大家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医生这个群体和医生这个职业。今天我们一起听一听主任医师李学国先生讲述的《医生的病》。

原创

医生的病

谈一谈医生的病。

很多人可能会问:医生也会生病?医生不是治病的么?

不错,医生是治病的。但医生也是人,也吃五谷杂粮,也有喜怒哀乐,而且医生每天要面对高强度的劳动,承担比常人大得多的压力,如何会不生病?哪个医生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长生不老,百病不侵?

医生的病五花八门,很多与职业有关。

(一)

一九八七年七月,我医院。进院当天,院长和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医院的情况后,由医务科许科长带领我们这些医院的外貌,包括病房楼,门诊楼,宿舍楼,图书馆和食堂等。

这位许科长个子高高的,身材瘦瘦的,脸色有些苍白,说话细声细语,全然不是印象中山东大汉豪迈粗犷的形象。那时候年轻,没啥临床经验,总觉得他的脸色有点不对劲,有一种病态的感觉,但又不知哪里不对劲,可能黄种人就这种肤色吧,我想。

没过几天,他就住到我们病房来了。主诉是腹痛,便血,贫血。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结肠癌晚期。虽然做了手术,但肿瘤已多处转移,无法完全切除,几个月后这位许科长就因全身衰竭去世了。作为他的床位医生,我自然要详细询问病史,究其病因,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我当医务科科长之前是位骨科医生,经常在X线下给病人做骨折复位,肠癌肯定与长期接触X线有关。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医生患病与职业有关。

(二)

当了住院医生后,要经常到各病区轮转,以掌握各专业临床知识。转到呼吸科的时候,有一天,跟上级医生查房。他安排了我们当天的工作,譬如说哪个病人拍片,哪个病人查血,哪个病人抽胸水。安排完毕,又吩咐护士长:多领一付胸穿包,下午给我也抽一下水。我不解地望向护士长,护士长轻描淡写地说:胸腔积液。呼吸科的医生很多都得过胸腔积液,结核菌接触太多的缘故。没办法,水多了就抽呗,然后自服抗结核药,反正自己会治。

给上级医生抽胸水之前,仔细看了看片子,右侧胸腔已压迫75%,典型的结核性胸膜炎的表现,这在病人是需要住院治疗的。上级医生若无其事地说:没事,大胆抽吧,给你们年轻医生一个练手的机会,要珍惜哦,机会难得。

淡黄色的胸水一点一点从胸腔引流出来,慢慢地充满了整个引流袋。一袋满了,又接上另一个引流袋,最后统计,共引流胸腔积液毫升。穿刺完毕,把引流液拿给上级医生看,上级医生淡淡地说:舒服多了;比老高的少,我去年给高医生抽了毫升。

(三)

当了科主任后,经常参加全院会诊。有一次,我被紧急呼叫到肾内科,为本院小儿科的副主任会诊。这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小个子女性,在出门诊过程中突发腹痛,尿血,寒战,发热入院。经全院会诊,很快被确诊为:尿路结石并感染,肾绞痛。肾绞痛是消化科门诊经常见到的急腹症,疼痛发作起来往往难以忍受,严重的能晕死过去。我曾经见过一位彪形大汉肾绞痛发作,坐卧不宁,以头抢地,拳头砸得地面咚咚响,嘴里不停地哀求着:医生,快救救我吧,快给我开刀吧,求求你了!我受不了了!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尿路结石多半与饮水少有关。于是我们俩之间有了这样的对话:

是不是平时喝水少?

不是喝水少,是不敢喝水。

为什么不喝水呢?要知道,多喝水对身体有好处啊。譬如说,清理血管垃圾,预防尿路结石。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我一个小儿科医生,一天要接诊一百多个患儿,忙都忙不过来,根本没时间喝水呀。

我的眼泪涌了出来。我转过头,问身旁一同前来探视的小儿科主任:你们小儿科门诊天天这么多病号么?

他说:是的,她是副主任,平均一天个左右。我这个正主任坐门诊,一天最多看到个,哪有时间喝水?再说了,喝了水要上厕所,上厕所要耽误时间,一天下来,病号都看不完,哪有时间上厕所?所以我们小儿科医生出门诊都不敢喝水的。

那时间长了还不得肾结石?

是的,我们科医生有好几个得肾结石的了。我也有,我的石头比她的还大。这不,白天忙了一天,晚上下班后跟碎石科联系好去做碎石治疗。

为什么不跟院里申请,多要几个小儿科医生?

唉,小儿科医生又忙又累,风险高,待遇差,谁愿意干小儿科呢?

想起了前几天国家卫计委发出的一则通知:鉴于各地儿科医生缺乏的现象日益严重,可由内科医生培训后,充实儿科医疗力量。

(四)

讲一个我的同事的故事。我的这位同事,姓岳,搞内分泌和血液病的,平时思维缜密,小心谨慎,唯恐给病人误诊漏诊。时间长了,就有点强迫症的症状了。经常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往病房里打电话,询问病人的情况,把值班护士搞得心惊肉跳。我找他了解情况,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唉,每到半夜睡不着,总担心病人会出问题,只有打过电话才放心。有一次,他接诊了一个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女性,55岁,血小板5个,而正常血小板数值是-个之间。这种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出血,一旦出现,死亡率高达%。治疗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及时输注血小板。医院血库里没有血小板,医院都没有,最后血站答复第二天紧急采集血小板,由医院派车去取。当天晚上,岳同事强迫症就犯了,先是睡不着,下半夜勉强睡着后很快又醒过来,梦见病人在睡眠过程中出现了脑出血,正组织抢救。想打电话,偏偏电话打不通。于是这位岳同事二话不说,穿衣下床,医院。那时已是凌晨两三点钟,出租车司机早就休息了。医院离驻地20多公里,这位岳同事把电动车骑得飞快,北风那个吹呀,雪花那个飘啊,一路风尘仆仆,医院。病房大门紧闭,一点动静也没有。进不去病房,又不能高声叫喊,这位岳同事于是蹑手蹑脚来到病人所住病房后面,隔着玻璃向病房内观察。病人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听不到鼾声,也看不到病人呼吸起伏的样子。坏了,是不是真的在睡眠过程中出现脑出血了?要知道,很多脑出血病人都是在睡眠中安静离世的,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越看越像,越看越怕。终于,这位岳同事把心一横,慢慢推开窗子,翻窗进入病房,凑到病人床旁,仔细观察。正瞪着眼看呢,病人突然睁开眼来,见床旁多了一人,吓得“啊”的一声大叫。这位岳同事倒乐了:哈,你没事啊,没事就好,我还以为你睡过去了呢。

很长一段时间,这件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很多人听了,哈哈一笑。我听了,却笑不出来,只觉得泪在眼眶里打转。

(五)

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毕业多年,久未谋面,同学相见格外亲,于是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在向一位大学好友敬酒的时候,一向心细的我发现他的左手跟右手颜色不一样,左手的皮肤明显透着黝黑,不免多看了几眼。同学猜出了我的疑问,笑着问:是不是对我的左右手皮肤颜色有疑问啊?我点点头。他说:我毕业后去了放射科,成了一名放射科医师,一直从事放射科工作。放射科医师要经常给病人做X线钡餐检查,须伸出手去,放在病人腹部,寻找病人压痛点,以便明确病变部位。所以左手经常跟病人一起吃X线,时间长了,就变成这个颜色了。

为什么不换个岗位呢?我问。

没办法,总得有人从事这个职业啊。

(六)

经常到省城参加学术交流会。会上,医院的孙教授常常演示他的拿手好戏---内镜下胆道取石。他个子不高,不急不躁,一边耐心解答着大家的提问,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内镜,造影,拍片,进器械,碎石,排石,有条不紊。看到一块块结石顺利排出,与会者情不自禁报以热烈的掌声。看他的操作演示,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的创作,赏心悦目。

多年来,孙教授的内镜下胆道取石演示已经成了每次会议的压轴戏,每一位与会者都对孙教授的演示充满了期待,就好像春节晚会上的《难忘今宵》一样,曲子不响起,春晚不结束。前几天,我再次参加研讨会。会上,却再也没有见到孙教授的身影。问及身旁的同行,同行遗憾地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忧伤:孙教授于上个月查出了结肠癌,手术时发现已多处转移,现正住院化疗。估计时日不多了。唉,好人不长寿啊。

泪水禁不住落下来。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在研究探索内镜下胆道取石。这种取石术的优点是不用开刀,病人痛苦少,花费低。缺点是操作者必须在X光下操作,要穿上厚厚的铅衣以防X线辐射,铅衣依个人的体型分大中小号,最小号的铅衣也重十多公斤,而且密不透风。每完成一例操作,操作者的后背前心都会湿漉漉的,---汗浸的。即使这样,操作者仍不免受到X线的照射。时间越长,对身体产生的损害越大。轻者白细胞减少,浑身乏力,重者引发各种肿瘤,这在医学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仍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从事这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概有十多万消化科医生在进行内镜下胆道取石。而且人数逐年增多,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经常跟同行谈论起我们的职业。不少人感叹道:有些时候,医生是在牺牲自己的健康,换来病人的健康啊!

有一种职业,本身极具高风险性,高未知性,却不断有人在探索,这是医学。

有一群人,明知对自己的身体有损害,仍义无返顾地坚守这份工作,不离不弃,这是医生。

原创

作者:李学国,消化科医生,医院的主任医师,教授。年过半百,从医卅载。喜欢讲述自己行医过程中的小故事,常以此自娱自乐。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有什么土方
白癜风的病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vfmec.com/jbzd/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