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吸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体位:根据病情适当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高热期绝对卧床休息。
3、掌握给氧方法和氧流量,合理给氧。
4、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配合抢救,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慎用镇静剂,禁用吗啡,防止呼吸抑制。
6、及时留取各种标本送检。
7、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通饮食,高热与昏迷病人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8、同一致病菌感染的病人集中一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等感染性疾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其痰液应消毒处理后再倒掉。
9、做好卫生宣教,指导病人戒烟,预防感冒,减少探视。
1、促进有效排痰。
2、合理功能锻炼。
3、预防感染。
4、合理饮食。
二、肺炎护理常规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
1、体温变化。
2、咳嗽咳痰情况,痰的颜色、量、性状和胸痛的程度。
3、呼吸困难的程度。
4、精神症状,有无神志模糊,烦躁不安等。
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3、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为宜,鼓励病人多饮水。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消炎、镇咳、支持等治疗。
5、对症处理:呼吸困难紫绀明显时给予吸氧;胸痛或剧咳者,可取患侧卧位或遵医嘱给镇咳药;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监测体温变化。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同时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1、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
2、避免各种致病因素,防止交叉感染。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
指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1、评估痰的颜色、性质、粘稠度、气味。
2、评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症状与体征,如烦躁、出汗,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2、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3、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鼓励病人多饮水。
4、严格持续低流量吸氧。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6、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7、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地咳痰,学会腹式呼吸。
1、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戒烟。
2、加强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
3、指导病人坚持呼吸锻炼。
4、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发热护理常规
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1、评估患者发热的时间、程度及诱因、伴随症状等。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3、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
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出现谵妄患者加床档,防止坠床。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达ml以上,必要时,经静脉补充液体以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4、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发热患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低于37.5℃连测3次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测量。
(1)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保证患者舒适;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勤换被服衣裤。
(2)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尽早留取各种标本送检。
(3)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发热大量出汗时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体克表现,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1、告知患者穿透气、棉质衣服。
2、告知患者及家属限制探视的重要性。
五、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
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1、评估呼吸频率与深度。
2、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加剧或缓解的因素。
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增加胸腹腔压力的活动,如屏气、剧烈咳嗽等,必要时予以镇咳药以免加重气胸。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多喝水,预防便秘。
3、遵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幅度及缺氧症状。注意神志、瞳孔,胸腹部体征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等。
5、肺压缩〈20%无明显症状时只需卧床休息,气体可在2-3周内自行吸收。
6、胸腔闭式引流时备好物品配合医师完成,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1、做好解释工作,保持心情舒畅。
2、气胸痊愈后1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抬重物。
六、支气管扩张护理常规
指由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的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1、评估咳嗽方式,痰的颜色、性质、粘稠度,有无咯血及咯血的量及性状。
2、评估病人焦虑恐惧程度。
1、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避免搬动患者。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ml以上;饭前、饭后漱口,去除口臭,减少呼吸道感染。
3、给予氧气吸入,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合理用药,观察患者用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指导患者饭前体位引流,每日3次,每次15至20分钟
6、对大咯血患者,应在床旁陪伴安慰病人,消除恐惧心理,密切观察病情,对胸闷、发绀、烦躁、神色紧张、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窒息先兆者,嘱病人不要屏气,指导病人将痰轻轻咳出,保证气道通畅,同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先行5、6次的深呼吸,而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咳到咽喉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咳出,或病人取坐位,两腿上放一枕头顶住腹部,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排出。
七、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导致易感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广泛性气道阻塞的症状。
1、评估哮喘发作的病因诱因,夜间睡眠情况。
2、评估呼吸频率和深度,咳嗽咳痰,痰液色质量情况。
3、评估病人的焦虑状况。
1、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室内不宜放置花草,不宜用羽毛枕头,羊毛毯,避免一切可疑的变应原,使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2、给予病人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饮食,忌食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蛋等,避免进食硬、冷、油腻食物。对痰液粘稠的病人鼓励多饮水。
3、给予病人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1~3ml∕min,指导病人做缓慢的深呼吸,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吸入剂的方法,吸药后要漱口,以防口咽部真菌感染。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类型及呼吸困难程度,观察痰液的量、色及粘稠度,咳嗽的能力和方法。
6、哮喘发作时,应尽量陪在病人身边,安慰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1、指导患者合理运动,避免劳累。
2、指导病人发作前期症状,如咳嗽加重,胸闷,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立即就医。
八、胸腔积液护理常规
任何原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异常积聚,均称为胸腔积液。
1、评估患者胸液引流量,性质及颜色。
2、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
3、评估患者的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发热、干咳等。
1、鼓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患侧卧位,有利于呼吸和缓解疼痛。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粗纤维饮食。
3、对症处理:胸闷气急时给予吸氧并注意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胸痛剧烈时给予止痛剂。
4、协助医生抽取胸水,观察胸水的颜色、量并做好记录,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渗液;如有胸腔闭式引流,应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记录引流量;每日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
5、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
6、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待体温恢复正常,胸水吸收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7、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心理。
1、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2、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停药。
(供稿:学生会编辑部吴玲玲)
补阳排湿卵巢囊肿的治疗为什么妇科疾病越来越多该怎么办